五一民宿大面积毁约,此事无解
【资料图】
▼
撰文 |老凤1974
五一长假,被憋了三年的人们即将倾巢而出,很明显各地宾馆民宿价格将会大涨。宾馆也就罢了,老板和预订并非一体,大宾馆想毁约要承担更多名誉损失得不偿失;民宿就不同了,老板店员一体,涨价的钱马上可以落袋为安,于是幺蛾子就出来了。
据报道,提前预订五一民宿的顾客遭遇了花样百出的毁约,杭州的邓女士此前通过平台预订了一家成都的民宿,3晚价格345元,而今接到民宿电话称在装修,让她退订。邓女士发现该民宿在其他平台上出售同日期的同款房源,房价涨至500多元一晚。三晚345元和3天1500块,民宿弹指间多赚1200,吃相算什么呢?
毁约原因就这么简单,至于招数,除了以上说的装修,还有说换老板的,有说拆迁的,还有不惜咒自家民宿倒闭了的,反正就是不说一句实话。而目的只有一个,让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。
主动取消订单,能让民宿本身毫无损失。也不是没有较真的顾客,真遇到了,无非是向平台投诉,有些民宿已经遭到了处罚,一名被毁约的消费者坦言:“平台对我订的旅店做了处罚,1.5倍罚金还有降低流量处理,但比起五一的盈利,商家肯定还是愿意接受处罚的,况且没了这个平台,还有其他平台。”
前面赔得底掉,现在逮到机会,必须能捞一点是一点。
这事有解吗?从现实层面无解。
有人说,要加大惩罚力度。已经处罚1.5倍了,还要怎么加大,平台直接拉黑么?如果条款如此苛刻,别的平台会不会乘势而上呢?而且真搞狠了,平台也担心被扣上店大欺客,资本欺负小商户的帽子的。
请物价部门出动么?那么多小商家,还要接到投诉才有线索,如果是自己取消的,物价部门又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呢?须知民不告而官不究,乃是民事关系铁的法则,这种事让政府部门主动出击不仅没道理,后患也是无穷。搞不好就变成了破坏营商环境。
社会谴责吗?好像也没什么用,现在不就正在谴责么?笑骂由你笑骂,毁约我自为之。
讲道理吗?讲这些商家破坏了契约精神,会对以后的经营不利。这话真是太虚弱了,身处旅游目的地的民宿有几个会指望回头客。三年憋屈下来多少店家已死,剩下来的怎么可能不只顾眼前。再说了,败坏当地的名誉,跟他一个小小民宿有什么关系呢?坏处是整个城市背,好处是自己一个人拿,理性人一定会选择毁约。
而且就算压着民宿不毁约,一肚子委屈和怨气的他们,又能给顾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?笔者出差坐高铁回上海的时候,在虹桥火车站就不太敢打车,因为距离不够远。往往会遇到排了半天队,结果因为挣的不多的司机满腹怨气的抱怨:这么近打什么车,不是有公交吗?
我可以不理他们,但这句话听的气不气?可仅凭这句话,也不至于去投诉,即使投诉也没什么用。除非到的很晚,所以我在虹桥车站,尽量不打车。
这就是我说的,民宿毁约,现实层面无解。那么要如何,这种事才会减少呢?
只能靠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信用水平的进步,这种事才会逐渐减少乃至绝迹。
道理就如同:现在街面上的小偷少了很多,不是因为抓小偷的效率更高,而是因为人人手机支付不带现金;
偷自行车的少了,因为街上有许多共享单车,除非高端自行车否则毫无盗窃必要;
廉价电商平台崛起,街头的10元店销声匿迹。
世界上的事,大致如此。
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,诚不我欺。但这句话放在现代还不够全面,现在很少人会为衣食而忧,多半是保障力度不够,内卷压力太大导致社会对“钱”有了近乎变态的执念。
只要能挣钱,要脸干什么?只有当人们不再为未来担忧,能够从容一点面对生活的时候,才会对信用更加看重,对毁约本能排斥。
珍惜信用,要体面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而基础就是生活宽裕而非逼仄。在这种风气没形成之前,单纯要求某个行业讲信用、讲体面既不现实,又有点过于缘木求鱼了。
在社交媒体上,说民宿店主吃相难看的帖子下面,热门评论居然是这个:
图/网络
完全印证了以上观点,对不对?单单要求民宿店主体面,有点柿子捡软的捏了。
标签: